龙珠

修炼自己与发现世界

视觉实验与认知过程

最近在做一个视觉行为实验,实验本身没什么好说的,但其中能看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先简单说下实验,就是在屏幕中间出现斜纹(像干涉条纹一样),然后你判断斜纹偏左还是偏右,系统会根据你的判断不断调整偏斜的角度的大小。大概要判断100次左右。这个是参考角度是竖直方向的,还有参考角度是右斜或者左斜的。

做竖直实验的时候很简单,我做的也很好。左斜、右斜基本都能分清楚,判断的很熟练也很准确。

做参考角度有倾斜的时候(例如右斜)就有问题了。在最开始讲解实验的时候是提前给出参考角度的,但之后的正式实验中,就不给出参考角度了。需要自己根据出现的偏左或偏右的斜纹,来自行判断参考角度。由于斜纹左偏或右偏的角度是不规律出现的,所以可能会连续出现好几个左偏或右偏的,这时候很难判断参考角度到底是在哪,又或者对自己之前对参考角度的判断产生怀疑,导致对两个相似的角度给出完全相反的判断。

在最开始讲解实验的时候,会在每次判断之后给予一个反馈,即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系统会显示。等到正式做实验的时候,则完全没有反馈,完全靠自己的判断。你认为左偏便是左偏,你认为右偏便是右偏。系统不会给出任何提示。在对参考角度判断本身就很模糊的情况下,没有反馈,这导致自己对自己的判断无法进行修正,从而可能以错误的标准继续进行判断。

我做参考标准是竖直方向的是最好的。其次是参考标准右偏,最次的是参考标准左偏。因为参考标准左偏的时候我总是判断不出参考标准是哪里的,觉得比右偏的难。一开始我以为是不是右利手的人对左偏的角度判断困难,但实验人员说也不是。后来再多次看了左偏的参考角度之后,做出来的结果还差强人意,只是总觉得不如右偏或者竖直的感觉好。

实验里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认知、参考标准、反馈。

实验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有样本,没有参考标准,你需要自己从样本中提取一个参考标准,并根据之后的样本不断进行修正,最终得到结果。至于结果是否令人满意,要看你最开始提取的参考标准和之后的修正这两步做的如何,这是一个不断逼近的过程。

人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这样一个认知的过程,左偏和右偏可以看做别人对你的正面(positive)和负面(negative)的评价。认识自己很难,人太复杂,很难对自己做一个完全的无偏的评价,而且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评价需要依靠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社会评价和社会认可)。这样来看,别人的评价对你对自身的评价很重要。如果周围的人大多数给你positive的评价,你的自我评价就会偏高,更严重的便是自大,遇到解决不了的事,便会跌下来;如果周围的人大多数给negative的评价,自我评价便会偏低,更严重的便是自卑,遇到可以解决的事,也不敢上去解决。

为什么说小时候是决定人性格的关键时期呢?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人对自己根本没有自我评价,这时候的别人评价(尤其是父母)对自身的影响是最大的。就像是实验中,最开始的几个样本的左偏和右偏对参考标准的影响是最大的,或者说他们占的权重最大,他们基本就能决定参考标准的大概位置,之后的样本只是进行修正而已,很少的情况才能完全颠覆之前的参考标准。所以,小时候让小孩子进行健康的自我评价,不自大,不自卑,对他一生性格的形成很重要。

在实验的过程中,连续的左偏或右偏对自己的判断影响很大,因为这会令你怀疑自己之前的参考标准是不是过高或过低了。这时候,一个相反的、大尺度的右偏或左偏会给你很大的帮助和信心,让你更清楚的对参考角度进行判断。在一个人获得巨大的成功或惨烈的失败之后,你周围充斥的大量的positive或negative的评价,这会让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进行动摇。朋友,或爱人对自己的“当头棒喝”和支持鼓励才更显得重要,因为他们让你重拾信心,对自己的评价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不被其他的评价干扰。这就是所谓的诤友,可惜诤友难得(而自己又能否做别人的诤友呢?)

再来说下参考标准。我对竖直方向的实验做得最好,这是因为自己脑子中已经有的竖直方向的参考标准,所以对左偏、右偏判断很迅速也很准确。而在进行参考标准右斜的实验的时候,则就不那么自如了。因为脑子中没有这个参考标准,这个标准第一需要根据样本进行判断并不断进行修正,第二即使有了,自己脑子中也只是个模糊的标准,并不如竖直方向那么确定。前一点之前已经说过了,这里说下标准的清晰和模糊。标准模糊, 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同样、或相似的两个样本可能受他们之前的样本影响,从而获得完全不同的判断(比如,之前的样本角度均偏大,对此样本的判断可能就是偏小;若之前的样本角度均偏小,对此样本的判断可能就是偏大)。这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对同样或相似的事物的判断和决策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标准本来就是模糊的,在具体决策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之前相关事件的影响较大。

最后说一下反馈。反馈很重要,这点我在实验中感触很深。之前看到过,控制论的核心就是反馈。有了反馈,才能不断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从而不断的对正确的行为进行逼近。在实验中,没有反馈,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对自己的判断不知道正确与否,只能模糊着前进。可能会正确,也可能错误,一切只能靠自己。有时候会偏的越来越厉害,导致最终结果远离参考标准;有的时候,才可以不断的对正确结果进行逼近。我们生命中也是这样,尤其是长大后,没有家长在旁边进行教导,所有的行为都要自己选择、判断和决策,上帝不会在你眼前出现一个大大的“CORRECT”或“WRONG”,你也就不能靠这样不断进行自我修正。这时候能依靠的,则主要是周围人的评价。而如果周围人的评价有失偏颇(如前所言),则仍然容易导致错误的自我评价。所以,能够心态健康的成长,是件很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