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记事本里记下的问题越来越多了,再不解决清理一下早晚会因为问题太多而一个也不想解决了。
鲶鱼效应已经忘了是为了什么而想要查了,情景已经不在,不过还是做为知识性资料查一下,发现原理很简单,自己之前也听过。
由来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鱼是如此,人也是如此。
鲶鱼效应对于“沙丁鱼”来说,在于缺乏忧患意识。沙丁鱼型员工的忧患意识太少,一味地追求稳定;但现实的生存状况是不允许沙丁鱼有片刻的安宁。“沙丁鱼”如果不想窒息而亡,就应该也必须活跃起来,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今天刚看到一句话,大意是,人在30岁之前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过,否则,30岁之后就是还债的时候了。
现在已经有所感触,去年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玩心太重,没有什么心思放到学业上,无心科研。直到现在也没有做出什么成果,很惭愧。希望还醒悟未晚,能在毕业前做出一点成绩来。
去年的年终总结还没有写,想拖到什么时候呢?其实大致总结起来,一年的时间不过是爬山、旅游、看话剧。学术则没有站脚的地方。今年要砍掉一半左右的出行计划,只走几个大的假期,周末偶尔出个队,其余的时间专心科研,希望能做出一些成绩。
不要学做鲶鱼,安乐而死。